2015 扬州:扬州博物馆

扬州博物馆并不是那么的有名气,但是也不妨碍有很不错的藏品。最为著名的就是元代景德镇烧造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为了展示这件梅瓶,扬州博物馆特意布置了一个国宝展厅,专门展示它。

vase
元景德镇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瓶高 43.5 厘米,口径 5.5 厘米,最大腹径 25.3 厘米,底径 14 厘米(网上图片)

在《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扬州博物馆的藏品共有两件,一件就是元代景德镇窑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另一件是这次错过的唐长沙窑青釉褐蓝彩双系罐,甚为可惜。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代景德镇窑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瓶高 43.5 厘米,口径 5.5 厘米,最大腹径 25.3 厘米,底径 14 厘米。小口、短颈、丰肩,肩部以下逐渐收敛,至近地部微微外撇。此瓶造型集雄、秀之美于一身,主纹刻划一条白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并衬以象珊瑚枝一样的四朵火焰形云纹。瓶身通体施霁蓝釉,云龙、宝珠施青白釉,两种釉色对比强烈鲜明。龙首上仰,似鹿角形,双角微微后翘。龙眼突起,炯炯有神,以蓝釉点缀的眼珠,在白釉的衬托下,犹显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龙张口吐舌,露出利齿;上、下颚唇边卷翘。颈部细长,有一束长鬣作飘拂状。背部脊纹动感鲜明。四肢粗壮且长,前肢一前一后屈伸,后肢一后一前伸屈,呈跨大步行进状。肘毛纤长而稀疏,亦作飘拂状。伸出的四肢,每肢三爪,指尖十分锋利。这条龙在蓝色的映衬下有叱咤风云之势,仿佛腾飞于长空、遨游于大海之中,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元代景德镇窑的最高烧造水准。

此类梅瓶目前传世仅见三件。另两件,一件为宫廷旧藏,现存颐和园,一件藏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但均有瑕疵。

2015-09-29 14.39.38

梅瓶最早出现在唐代,流行于宋、元、明、清直至今日,初名经瓶。「梅瓶」这一定名的由来,出自明国时期许之衡所撰《引流斋说瓷》。书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痩骨相称,故名梅瓶也。」此后约定俗成,便将这种小口、丰肩的瓷瓶称为梅瓶。

关于梅瓶的用途,从文献记载、传世实物和古代绘画均可知,梅瓶从它产生时起,最初应为实用器,大多用于盛酒或其他液体物质。据宋代赵德麟在《侯鲭录》卷三所载,梅瓶原为酒器。随着人们审美意趣的变化,明清时期逐渐把梅瓶作为一种陈设瓷,有时也作花瓶之用。

2015-09-29 14.46.14

造型:梅瓶的基本造型是小口、短颈、丰肩,自肩以下渐内收,线条优美,体态修长,给人以婀娜娉婷的美感。在历代梅瓶造型中,元代梅瓶造型尤其经典,此件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即为典型。在秉承小口、短颈、丰肩的基础上,此梅瓶将丰肩修腹的弧线斜收至胫部时,又以弧线外撇至底边,肩部更显丰满,整体修长美丽,使最大腹径与高度比例近似于黄金比例,达到一种「技近乎道」的境界,颇具观赏性。

纹饰:此梅瓶以赶珠龙为主体纹饰,布局大气,纹饰精美,栩栩如生。龙身呈「S」型取势,在瓶体作 360 度全方位布局,气势昂扬,极具张力;躯干细部,饰以数道刻划纹,深浅有度、粗细有致、疏密得当,展现龙身的结构和肌理,更具层次感和力度美;龙首、龙尾、龙爪、火焰云既平衡构图之美,又产生延伸、拓展之效;眼部独以蓝釉点缀,与青白釉对比鲜明,更有画龙点睛之妙。在霁蓝釉的映衬下,整条白龙气势凌厉,时而如神龙出水御云而行,时而如飞龙在天叱咤风云,给观者以扑面而来的力度和美感,完全沉浸于蒙古族的勇猛气势之中。

釉色:此梅瓶以一定量的含钴物质作为着色剂搀入釉中在高温下烧制而成,色泽浓艳、釉质莹润,如蓝宝石一般纯正饱和。云龙、宝珠施青白釉,白中微微闪青,犹如清澈的湖水,宁静淡雅,比单纯的白色更为含蓄而富于变化。

技术:在元代,此件梅瓶属大型瓷器,对于制坯、烧制均有非常高的技术要求。制坯的成败,是梅瓶造型的关键。此梅瓶以宋元时期常见的接胎法制坯,先分段拉坯,再组装成型,最后接胎修饰。因此,在此件梅瓶的肩部和颈部,仍有两道接胎痕微微可见。作为时代的工艺特点,这已成为今天瓷器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霁蓝釉瓷器的发色好坏取决于烧成温度的高低。拉坯成型后,陶工在瓷坯上先刻划龙纹和云纹,然后再瓷坯周身施霁蓝釉,在云龙纹上施青白釉,最后经 1280–1300 度的高温一次烧成。

2015-09-29 14.51.54

此瓶最为传奇之处是它的来历。梅瓶曾经的主人是扬州轻工机械厂的退休工人朱立横,这件国宝本是他家祖传之物。1976 年地震震情紧张,因担心梅瓶在地震中遭到破坏,于是瞒着母亲和哥哥来到文物商店,当时收购人粗略验瓶后开价格 16 元,最后 18 元成交。据朱立横回忆,此瓶传到他这一辈已是第六代了,祖辈几代曾在朝廷做官。文革时为保护梅瓶不被破坏,他母亲还用墨汁把瓶上的龙纹涂抹起来,用面布包好藏于床下。当时文物商店对元代瓷器缺乏研究,此瓶被误定为清代,长期置于店內并未给予重视。上海市外贸公司的一位沈胜利先生来扬州,见到梅瓶后对其年代提出了异议。由此受冷遇的蓝釉白龙纹梅瓶开始受到扬州文物商店和中国古陶瓷学术界的关注。后经故宫博物院的冯先铭先生(已故)、南博的王志敏先生(已故)两位古陶瓷专家共同鉴定一致认定为江西景德镇窑元代蓝釉瓷器精品。

隋炀帝墓出土文物

2013 年初在扬州邗江区西湖镇发现隋唐墓葬(曹庄隋唐墓),后被国家文物局确认为隋炀帝和皇后萧氏的合葬墓。

双人首鸟身俑:高 17 厘米、长 29 厘米、宽 11.5 厘米,隋炀帝西耳室出土。该俑为鸟身,两端均为人首,两首相背。双人首头戴平顶帽,昂首挺胸,面相秀美,鸟身翅羽鳞次清晰,造型独特。整件俑呈现出简洁大方、深邃肃穆的风格

2015-09-29 14.24.12

2015-09-29 14.24.22

玉带

2015-09-29 14.25.18

2015-09-29 14.25.23

2015-09-29 14.25.12

2015-09-29 14.25.33

隋炀帝牙齿

2015-09-29 14.26.43

2015-09-29 14.26.53

双人首蛇身俑:通高 20.9 厘米,陶制,上部蛇身弯曲成半圆状,蛇身两端为人首。两首束发高冠,两足相对而立,神态安祥,既简洁大方,又深邃肃穆。

2015-09-29 14.27.39

玉璋:长 22.7–27 厘米,宽 3.9 厘米,厚 0.8 厘米。出土于萧后墓。

2015-09-29 14.28.17

辟雍砚:高 6.8 厘米,共 19 足。辟雍是古代天子讲学的场所,四周环水。青釉辟雍多足瓷砚是岁末唐初的典型器物,之后砚足数量逐渐减少。

2015-09-29 14.28.33

铜剪

2015-09-29 14.29.00

铜编钟、编磬

2015-09-29 14.29.52

2015-09-29 14.29.44

彩绘执盾武士俑:高 38.6 厘米。武士俑头戴兜鍪(móu),浓眉圆目,直视前方,颈围有一周项护,身著明光铠甲,甲身前各有一个圆护,肩覆披膊。右手执盾,左手高抬置胸前,下身着长裙,双腿并立。身上部分红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雄壮威武,生动传神,再现了唐代武士的风采。

2015-09-29 14.30.29

2015-09-29 14.30.45

陶埙(xūn):高 7.9 厘米,腹径 8.6 厘米。器身开三孔。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是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

2015-09-29 14.31.17

杂项

2015-09-29 14.58.51
灰陶猪形罐:新石器时期

2015-09-29 14.59.10
锥刺几何形纹双耳黑陶罐,商

2015-09-29 14.59.30
凤鸟纹铜盉,西周

2015-09-29 14.59.44
麋鹿骨戈:西周

2015-09-29 14.59.58
人面纹扁茎青铜剑,西周

2015-09-29 15.00.16
铅疏,战国

传统梳篦均为木质、牙质,而此件梳为铅制,极为少见。

2015-09-29 15.01.07
四兽纹铜镜,战国

2015-09-29 15.01.44
石线刻四神、星象图墓志盖,唐

2015-09-29 15.02.17
画像石

2015-09-29 15.02.51
「十五年寺工」铭铜铍,秦

2015-09-29 15.02.57

2015-09-29 15.03.37
西汉铜锁形器及齿轮,西汉

2015-09-29 15.04.45
三凤钮云纹鎏金铜尊,西汉

2015-09-29 15.04.54
青釉立鸟刻划纹陶熏,西汉

2015-09-29 15.05.25
酱釉双鸡首壶,东晋

2015-09-29 15.07.06
黄釉绞胎枕,唐

2015-09-29 15.07.38
白釉褐彩人物轿车,五代

2015-09-29 15.08.16
浅刻花卉滑石盖盒,唐

2015-09-29 15.08.36
青白釉刻划牡丹纹盘,北宋

2015-09-29 15.09.03

2015-09-29 15.08.48
白釉柳斗纹罐,北宋

2015-09-29 15.08.56

2015-09-29 15.09.14
耀州窑青釉刻莲瓣纹碗,北宋

2015-09-29 15.10.45
鱼纹铜腰牌,明

2015-09-29 15.10.55

2015-09-29 15.11.24
双层透雕云龙纹青玉带板,明

2015-09-29 15.11.38

2015-09-29 15.11.42

2015-09-29 15.11.52
「大彬」款紫砂六方壶,明

2015-09-29 15.11.59

 Miss U……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