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近几年,在广州停留的次数很多,但一直没找到机会去南越王墓博物馆。这个五一快速打发了 co-author,找了些许空闲。

2018-05-02 10.14.48

一些信息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在第二代南越王赵眜的陵寝原址上修建的博物馆。参观的内容主要是「墓室遗址」和「出土文物展览」。

博物馆的藏品不算特别多,所以时间上可以比较宽松,大约两小时左右可以看完大多数藏品。

博物馆有免费的讲解,工作人员会带着游客遍历整座博物馆,覆盖几乎所有重点,时间大约一小时。个人觉得还是很值得的;讲解的时间请直接在官网查询。个人建议可以跟着讲解员转一圈,然后自己再挑重点逛逛。

对了,博物馆门票不支持支付宝和微信,建议去的游客,备好一些现金。

南越国

(以下文字摘自维基百科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是约前 204 年至前 112 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国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南越国是秦朝将灭亡时,由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象郡后于约前 204 年建立。前 196 年,赵佗向西汉皇帝刘邦称臣,南越国成为西汉的一个「外臣」。约前 183 年,南越国与西汉交恶,赵佗开始称帝,其后,闽越、夜郎、同师等国皆臣属于南越国,南越国的势力影响范围扩张至顶峰。前 179 年,南越国与西汉修好,赵佗再次向西汉皇帝汉文帝称臣。前 113 年,南越国第四代君主赵兴因向西汉请求「内属」,而和丞相吕嘉发生争议。吕嘉杀死赵兴,立其兄赵建德为新君主,并与西汉对峙。前 112 年,西汉君主汉武帝出兵 10 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在同年将南越国灭亡。

南越国共存在 93 年,历经五代君主:

  • 赵佗,约前 204 年—前 137 年。南越武王。
  • 赵眜,前 137 年—约前 125 年。南越文王,赵佗之孙。
  • 赵婴齐,约前 125 年—约前 113 年。赵眜之子。
  • 赵兴,约前 113 年—前 112 年。赵婴齐次子;宫廷政变被杀。
  • 赵建德,前 112 年。赵婴齐长子。

南越国君主世系图
图:南越国君主世系图(摘自维基百科

墓室遗址

墓葬于 1983 年 6 月在推平岗顶建公寓时被发现。墓室坐北朝南,按前朝后寝的格局建造,面积约 100 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三室,后部四室。

南越王墓平面图
图:南越王墓平面图

2018 05 02 11 33
图:南越王墓

2018 05 02 11 24
图:墓道

2018 05 02 11 24
图:墓道

墓道长 10.3 米,仅墓门处西侧原有一个木质的长方形大「箱」,称为「外藏椁」,椁内有盛粮食、果品的大陶瓮和车马器等随葬品。「外藏椁」东侧有一个殉葬人,墓道斜坡处有另一个殉葬人,这两人应该是墓主人的卫士。

2018 05 02 11 26
图:墓门的机关

2018 05 02 11 26
图:墓门机关的模型

2018 05 02 11 26
图:前室四壁上的朱墨色卷云纹图案(红色已经很淡了)

前室的四壁和顶上布满朱墨两色的卷云纹图案,装饰华丽,象征主人生前的宴乐厅堂。室内西边放置车马饰,东边有一殉人,出有鱼纽「景巷令印」的铜官印,可见殉人是个宦官兼御者。陪葬有组玉佩及铜镜、玉璧等物。

东耳室是礼乐宴饮用器的藏所。室中排列三套青铜编钟,两套石编磬及琴、瑟和六博棋等,还有大型的壶、钫、提筒等青铜酒器,反映了墓主人生前过着钟鸣鼎食的奢侈生活。在编磬旁有一殉人,应为乐师或乐妓。

西耳室是储存墓主生前各种用器和珍玩的库房。存放着礼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器、金银饰品、各种药物、玉石珍玩及丝麻织物等。随葬物大多都有漆箱、漆盒盛放,或用绢、麻织物包裹放入竹筒中,堆叠至三、四层。

主室位于墓室后部正中。关于墓主的墓葬,可以先看看这则视频

  • 墓主一棺一椁至于中间,已经全部腐朽,只见灰痕。
  • 墓主身着丝缕玉衣和组玉佩等大批饰物,头枕丝囊珍珠枕,上下覆垫玉璧,腰间两侧共十把铁剑。
  • 墓主身上随葬 9 枚印玺,有龙扭「文帝行玺」金印、「赵眜」玉印等;这些印玺成为确认墓主和墓葬年代的主要依据。
  • 东侧竖置一座折叠式的漆木大屏风(出土文物展中还会提到)。
  • 西侧陈放着成捆成束的铜铁兵器,有铜戈、铜弩机、箭镞和箭、矛、戟等铁兵器。

后藏室是御膳珍馐的库房。一百多件大型的铜、铁炊器和容器,堆放在这个斗室之中,器具里残存果品、禽畜、鱼及禾花雀的残骨和海产的贝壳等。

东侧室内葬有墓主的四位夫人(右夫人、左夫人、泰夫人、部夫人),各有漆棺和印玺及玉佩、铜镜等随葬物。棺具已朽,仅有「左夫人」尚见部分残骨。

西侧室南边有七个殉人,斜行排列于地板上,均无棺,随身有少量器物陪葬。北端堆有牛、羊、猪骨,当为祭牲。随葬陶罐中发现「泰官」、「厨臣之印」等封泥,说明此室殉人为墓主人的庖厨奴役。

2018 05 02 11 57
图:殉人分布图

出土文物展览

在墓室遗址的一旁,就是出土文物陈列馆。陈列馆的布局、组织还是挺不错的。在继续浏览之前,不妨先看一段官方的视频(不得不说,画质有点粗糙)。

出土文物陈列馆地图
图:出土文物陈列馆导览图(点击查看大图)

出土文物陈列馆一共有六个单元,分别聚焦不同的专题(冒号后是相应单元中的重点物件)

  1. 南越文帝:龙扭「文帝行玺」金印丝缕玉衣
  2. 美玉大观:承盘高足杯、玉角杯、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
  3. 兵器车马:虎节
  4. 生产工具:船纹铜提筒、印花铜板模
  5. 生活器具:银盒
  6. 宫廷宴乐:圆雕玉舞人

另外,我个人还觉得有几件很不错的物件

  • 八节铁芯龙虎玉带钩
  • 南越王组玉佩
  • 漆木屏风
龙扭「文帝行玺」金印

2018 05 02 11 43
图:龙扭「文帝行玺」金印

「文帝行玺」金印出于墓主人胸部,是南越国文帝赵眜生前的皇帝玺印,是中国考古发掘出土的首枚「皇帝」印玺,为迄今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也是第一枚以龙为扭的帝王玺印。

该印长 3.1 厘米、宽 3 厘米、高 1.8 厘米、重 148.5 克,含金量 98%。呈方形,田字方格,阴刻「文帝行玺」四字,小篆体。龙形花纹,形态逼真,利用龙身拱起的横穿以系组绶,也可作捉手。出土于墓主丝褛玉衣的胸部。

这枚印玺证实了墓主人为南越文帝,与史书记载南越国第二代王僭(jiàn)称文帝相符。印文沟槽及四壁有碰撞和使用的痕迹,出土时印面还有暗红色印泥,显然这枚印章墓主生前是用过。

这枚印是考古出土的秦汉帝王玺印制度的重要物证。「文帝」一般是帝王死后追封的谥号,赵眜自称文帝并刻玺,是南越王的独创。

文帝行玺
图:龙扭「文帝行玺」金印印面

丝缕玉衣

2018 05 02 11 52

图:丝缕玉衣

玉衣是汉代帝王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着的殓服。这件玉衣共使用了 2291 块玉片,以丝缕编缀和麻布粘贴而成,分有头套、上身衣、两袖筒、两裤筒和双鞋共 10 个部分组合成,全长 1.73 米。玉衣出土时丝缕已朽,玉片散落,经过三年的修复为原状。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套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

2018 05 02 11 52
图:玉衣出土照片

墓主除了身着丝缕玉衣之外,头枕珍珠枕,口含珍珠团,头部和胸部盖有「覆面」和「珠襦」,棺椁内外还发现玉璧 47 块。官方的视频较为详细地讲述了「珠玉殓葬」的细节。

2018 05 02 11 48
图:棺椁内器物分布图

2018 05 02 11 54
图:玉衣内组玉璧

玉衣内有 14 块玉璧,铺盖在墓主的身上,其中 2 块夹于左右耳间,12 枚贴身纵铺,分 3 行,每行 4 块。

2018 05 02 11 54
图:玉衣上组玉璧

玉衣的上面,从腹部至腿部,排列有序地铺置 10 块玉璧——4 块大玉璧居中纵列,2 块大玉璧分置左右,成十字形,四角各置一块小玉璧。

2018 05 02 11 56
图:羊头纹杏形金饰片

古代死者入殓时,面部覆盖的物品称为「覆面」。墓主玉衣面罩上盖有绢帛覆面,绢帛已朽,仅存出土的 8 件羊头纹杏形金饰片。

2018 05 02 11 55
图:棺内三壁三璜

棺内右侧有三块玉璧,左侧有三件玉璜。

2018 05 02 11 55
图:「头箱」内玉璧

棺椁头像内叠置 7 块大玉璧,放在一个盛满珍珠的漆盒上,其中最大的一件直径达 33.4 厘米。

2018 05 02 11 55
图:「足箱」内陶壁

足箱内出土 139 块陶壁,分成四摞层叠放置,下面垫有两块玉璧。

2018 05 02 11 55
图:椁上玉璧

在棺盖的四角,各有一件玉壁。

2018 05 02 11 47
图:椁上的兽首鎏金铜铺首

南越王墓的两道石门上安有鎏金铜铺首,外椁的壁板上也钉嵌了 6 件。

承盘高足杯

2018 05 02 12 16

2018 05 02 12 17

承盘高足杯由「高足青玉杯」、「托架」及「铜承盘」三部分组成,以金、银、铜、木、玉五种材质制作。

2018 05 02 12 16

2018 05 02 12 17

玉角杯

2018 05 02 12 18

杯形似犀牛角(汉代认为犀牛角酒杯可以溶解毒物)。杯身雕刻一尖嘴夔龙,龙头为浅浮雕,龙身逐渐凸起为高浮雕,杯底为圆雕。

2018 05 02 12 18

2018 05 02 12 18
图:夔龙纹细部

2018 05 02 12 19

2018 05 02 12 19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

2018 05 02 12 24

玉佩分为内外环,内环透雕一游龙,外环透雕一凤鸟,站在龙爪之上。龙尾和后爪伸向外圈,凤冠和尾羽上下延成卷云纹,把外圈空间填满。凤鸟回眸凝望游龙,龙凤似喃喃细语,妙韵天成。龙凤相对,寓意吉祥。

这枚玉佩也是南越王墓博物馆的馆徽。

错金铭文铜虎节

2018 05 02 13 05

这枚虎节上有错金铭文「王命命车驲(rì)」五字,为执行王命的凭证,是迄今发现的唯一错金铭文铜虎节。

2018 05 02 13 05
图:虎节侧面

船纹铜提筒

2018 05 02 13 08

提筒是古代越族的盛储器。墓中一共出土铜提筒 9 件,这件最精美。筒身有四组船纹,四船首尾相连,高高翘起。船中有弓形大橹,显然是能远航的海船。图案反映了一支船队凯旋后祭祀的场景。

2018 05 02 13 08

2018 05 02 13 08
图:船纹的放大

印花铜板模

2018 05 02 13 37

这两件铜印花凸板,大板为主纹板,小板为定位板,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套织物印花工具。

2018 05 02 13 38

蒜头纹银盒

2018 05 02 13 07

银盒出土时内装有许多药丸。其造型风格与西亚波斯帝国银器相同,是岭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舶来品」,说明南越时期可能已经开始对外交往。

2018 05 02 13 07

2018 05 02 13 07

2018 05 02 13 07

圆雕玉舞人

2018 05 02 13 27

战国至汉代,玉舞人都是平雕,圆雕作品尚属首见。这件圆雕玉舞人梳螺髻、着汉服、作「长袖舞」。

2018 05 02 13 28

八节铁芯龙虎玉带钩

2018 05 02 12 21

这枚玉带钩由一根铁芯连 8 节玉组成。钩首为虎头,钩尾为龙头,通体圆雕。

2018 05 02 12 22

南越王组玉佩

2018 05 02 12 27

这组玉佩长约 60 厘米,由 32 个饰件组成,有玉、金、煤精、玻璃等不同材质。自胸至膝,覆盖在玉衣之上。

2018 05 02 12 27

2018 05 02 12 28
图:双凤涡纹壁

2018 05 02 12 28
图:龙纹涡纹壁

2018 05 02 12 28
图:壶形玉饰

2018 05 02 12 32
图:犀牛形玉璜

2018 05 02 12 33
图:双龙蒲纹玉璜

漆木屏风

2018 05 02 13 09

这件屏风出土时漆木大多已朽,但仍可见其上漆绘云气纹。专家根据其上刻有的数字编码、套合关系和构件,进行了复原。其底座至顶横枋高 1.8 米,横宽 3 米,是汉代考古中首次发现的一件大型实用屏风。

2018 05 02 13 09
图:朱雀鎏金铜顶饰

朱雀鎏金铜顶饰出土两件,分立于屏风顶梁两侧转角处。朱雀昂首展翅,伫立在火焰纹装饰的方座上。遍刻鳞片状羽饰,尾巴开头以锸翎毛。

2018 05 02 13 10

2018 05 02 13 10
图:双面兽首鎏金铜顶饰

双面兽首鎏金铜顶饰一共出土三件,为屏风顶上的装饰物。双面均为兽首,颏(kē)下两侧有插榫,额上与须角有三个圆管为雉羽插座。

2018 05 02 13 14
图:蛇纹鎏金铜托座

蛇纹鎏金铜托座出土两件,由三个扁长方形套筒连成「之」字形主体,托座由三条蛇组成,用以托承屏风的壁板和中门。

2018 05 02 13 14
图:蛇纹鎏金铜托座(复原)

2018 05 02 13 15
图:人操蛇鎏金铜托座

人操蛇鎏金铜托座出土两件,为承托与连接屏风与翼障的构件,可折合。托座的铜人为典型越人形象,短裤跣足,口咬、手抓、脚夹长蛇,四蛇相互绞缠,下接覆斗形底座,与力士佣形成三点支撑。

2018 05 02 13 15
图:人操蛇鎏金铜托座(复原)

2018 05 02 13 17
图:盘龙鎏金铜托座

盘龙鎏金铜托座也出土两件,为屏风左右翼障的托座,用失蜡法铸成。托座由一龙二蛇三蛙组成,表现的是蛇缠蛙、龙踩蛇护蛙的场景。

2018 05 02 13 16
图:盘龙鎏金铜托座(复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